胃病康復網 >> 胃病百科 >> 其他胃病 >> 胃下垂 >> 胃下垂 看張瓊林教授如何治

胃下垂 看張瓊林教授如何治

  張瓊林 全國首批名老中醫,中國中醫學會第二、三屆理事,安徽省中醫學會副理事長,主任中醫師。

  張老善治內科疑難雜病,尤其是脾胃疾病。他提倡“醫可有派,醫不守派;治必有方,治不泥方”。所以行醫數十年來,他一直堅持學習中西醫技,不據門派之見。治療疾病常多法兼用,無論針灸、薄貼、外熨、丸散,只要有效,他都運用。

  胃下垂是胃病中的頑疾,主要由於胃壁失去彈性,弛而不張,形成低張胃、丁字胃終至下垂。臨床表現為消瘦、食少、腹脹等,嚴重的可以並發其它髒器下垂等一系列氣虛下陷之症。

  飲留腸胃,清氣不升

  主證:進食少、消瘦、頭昏、欲嘔,站立時症狀加劇,平臥時緩解;動則脘中有水蕩漾聲,收腹吸氣則腸中漉漉而鳴,舌偏大或正常,脈細濡。主要以溫陽化飲、運脾舉陷的方法治療,方藥選用苓桂升陷湯加味:

  炙甘草5克,升麻、柴胡各8克,桂枝、附片、干姜各10克,白芥子12克,生半夏15克,蒼白術20克,茯苓30克。

  用法:常規煎2遍,取藥汁1200毫升。每次服200毫升,每日3次,2天服完。

  加減:吐酸者加煅瓦楞40克(先煎),吳茱萸5克;便洩者加赤石脂20克,益智仁12克。

  脾虛氣滯,中運不健

  主證:神疲氣贏,形體消瘦;脘腹痞脹,飯後加劇;氣行串痛,扣之如鼓聲,或嗳氣,或嗳吁,或觸摸即嗳,或便秘。舌質淡暗或藍,苔根膩,也可正常;脈細軟或虛大或正常。主要以健脾行氣、疏和升陷的方法治療,方用枳術升陷湯加味。

  方藥:枳殼、蒼白術各20克,升麻、柴胡、木香各8克,砂仁5克,炒萊菔子15克,生麥芽30克。

  用法:常規煎2遍,取汁1200毫升。每次服200毫升,每日3次,2天服完。

  加味:便結加桃仁泥15克,火麻仁30克(打碎);腹痛加炒白芍25克,炒防風12克。

  血少氣虛,清陽下陷

  主證:食納漸少、形體日瘦、心慌氣短、昏昏欲脫,或失眠多汗、心煩抑郁、心(胃)下動怵。面色萎黃或蒼淡,舌偏小、苔薄或正常,脈多沉細微而帶數(100次以內/分)。血壓常低(80/60~100/60毫米汞柱)。治療應以補中益氣、養榮提陷為主。方用加味補中益氣湯:

  炙黃芪、葛根各30克,白術15克,當歸12克,大紅參、陳皮各10克,炙甘草5克,升麻、柴胡各8克,炙黃精20克。

  加減:多汗加煅牡蛎30克(先下),山萸肉15克;失眠加茯神30克,柏子仁15克。

  胃下垂乃頑固性疾病,患者切忌急於求成,否則中氣會越陷越虛,越虛越陷,終成頑綿難起之證。方中加黃精、葛根為佐,旨在加強補益胃氣、升發脾陽之效。

  胃納已復,脾運不健

  主證:食欲良好,食後不適或作脹;消化遲滯,或嗳、或嘈、或洩;舌脈基本正常。治療以調理脾胃,復元舉陷為主。方用六君升陷散:

  生麥芽、黨參、蒼白術、茯苓各100克,枳殼、砂仁各50克,甘草、升麻各30克,共研成粗末,每日取25克,水煎分2次服。

  本病恢復期,以調補脾腎為主。腎為胃之關,火為脾之元。溫補命門之火,從而有助脾胃恢復。

Copyright ©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