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病康復網 >> 胃病百科 >> 其他胃病 >> 胃下垂 >> 巧用中醫食療調理胃下垂

巧用中醫食療調理胃下垂

胃下垂相當於中醫學的“胃緩”,這一名稱,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。《靈樞?本藏》篇雲:“脾應肉,……肉胴不稱身者胃下,胃下者,下管約不利。肉胭不堅者,胃緩。”明確指出肌肉瘦弱與身形不相稱的胃的位置偏下,肌肉不夠堅實的則胃緩。《金匮要略》中所述的“其人素盛今瘦,水走腸間,瀝瀝有聲,謂之痰飲”,頗類似本病的症狀。歷代醫籍中,雖未將胃緩作為專門病症加以討論,但不少有關脾胃髒腑功能失調的病證載述中,多涉及到胃下垂的症狀,如腹脹、痞滿、嗳氣等。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幾種中醫食療食譜:

 

(1)芪豆羊肝湯:取黃芪15克,以布包好,與黑豆50克、洗淨的羊肝1具,共炖至羊肝爛熟,去黃芪,羊肝切片後再入湯中,酌加食鹽略煮即可。日內2次分服,連服5-7日。可溫中散寒、益氣升提。用治脾胃虛寒、胃下垂。

(2)鳝魚大蒜湯:取黃鳝2條,洗屈,與蒜1頭加水共煮。魚將熟時加入黃酒100毫升,稍煮即成。可健胃行氣。

(3)豬脾粥:將黨參15克、桔紅6克洗屈,水煎取汁。再取粳米100克,洗淨,豬脾1具,洗淨切片後,共入藥汁中,再加入生姜、蔥白、清水各適量,煨炖至豬脾熟時即右。每日1次,空腹服食。用治胃下垂,症見脘腹脹滿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倦怠消瘦。

(4)歸升牛肝湯:炙黃芪、黨參、茯苓各15克,白術、當歸、半夏、柴胡、木香、升麻、陳皮各10克,炙甘草、砂仁各6克,大棗5枚,黃牛肝800克,蔥姜佐料各適量。將上述中藥加清煎煮取汁,黃牛肝刮淨加鹽醋反得揉洗淨,氽後切成長條鍋置旺火上加幾塊豬骨墊底,加牛肚條及鮮湯,開後撇去浮沫,加中藥汁、姜、蔥、大棗、花椒、紹酒,移至小火炖至熟透,加精鹽、味精、花椒粉調味即成。食肚飲湯。益氣養血,溫補脾胃,適用於胃下垂症。

(5)參芪燒鲥魚

鲥魚1條,醬牛肉50克,玉蘭片50克,黨參15克,黃花15克。將黨參、黃花分別按水煮提取各得濃縮液15毫升;鲥魚處理干淨;醬牛肉、玉蘭片切成小丁;魚炸成金黃色,撈出;炒勺內留油少許,使熱,加入蔥、姜、大料、大蒜片、豆醬、辣椒醬同炒至金黃色,烹入料酒,加適量水、香醋、味精、醬油、白糖,下炸魚,沸後,撇去浮沫,加入醬牛肉丁、玉蘭片丁,用文火炖熟,加入黨參、黃芪濃縮液,見湯濃時,盛入魚備用時,濃汁及配料澆上即成。佐餐服食。利胃健脾,益氣補虛,適用於氣血雙虧,脾胃虛弱,如胃下垂、子宮脫垂、貧血等症。

 

動靜相宜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防止胃下垂繼續發展,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,胃蠕動,改善症狀。但要注意的是餐後不宜立即運動,應保證餐後有30~60分鐘的休息,因為餐後即運動會因食物的重力關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。

 

 

Copyright ©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