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病康復網 >> 胃病百科 >> 胃病用藥 >> 中醫傳統治療胃痛 刮痧療法

中醫傳統治療胃痛 刮痧療法

  胃痛又稱胃脘痛,由外感邪氣,內傷情志,髒腑功能失調等導致氣機郁滯,胃失所養,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處疼痛為主症的病證。該病在消化系統中最為常見,人群中發病率最高,西醫學中可見急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潰瘍、胃痙攣等疼痛。

  病因病機

  1、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,脘腹受涼,寒邪內客於胃;過服寒涼,寒涼傷中,致使胃氣不和收引作痛。

  2、飲食傷胃 飲食不節,暴飲暴食,損傷脾胃,內生食滯,胃氣失和而疼痛;五味過極,辛辣無度,肥甘厚膩,飲酒如漿,則蘊濕生熱傷脾礙胃,脘悶脹痛。

  3、肝氣犯胃 憂思惱怒,情志不遂,肝失疏洩,氣機阻滯,橫逆犯胃,胃失和降而發胃痛。

  4、脾胃虛弱 素體禀賦不足或勞倦過度,或久病脾胃受損,或腎陽不足失於溫煦均可引起脾胃虛弱,中焦虛寒,致使胃失溫養作痛,或如《證治匯補·心痛》曰:“服寒藥過多,致脾胃虛弱,胃脘作痛”。

  證候特征

  胃痛根據其病因不同大體可分七型,其主要以胃脘部疼痛,常伴有食欲不振,痞悶或脹滿,惡心嘔吐,吞酸嘈雜為主要症狀。除上述症狀外,各型又有其 顯著特征,寒邪客胃型可見惡寒喜暖,得溫痛減,遇寒加重;飲食停滯可見脹滿拒按,嗳腐吞酸,或嘔吐不消化食物,其味腐臭,吐後痛減,肝氣犯胃型見胃部攻撐 作痛,胸悶嗳氣,喜歎息;胃熱熾盛型見嘈雜吞酸、心煩、口苦或粘;瘀阻胃絡型見胃痛如針刺,痛處固定;胃陰虧虛型可見胃痛隱隱,灼熱不適,嘈雜似饑;脾胃 虛寒型主要見胃痛綿綿,空腹為甚,得食則緩,喜熱喜按,泛吐清水。

  治療

  1、寒邪客胃

  取穴:中脘至臍中、內關、梁丘、足三裡、公孫

  刮拭順序:先刮腹部中脘至臍中重刮中脘,再刮前臂內關,然後刮下肢內側公孫,最後從梁丘刮至足三裡。

  刮拭方法:瀉法。

  方義:胃之募穴中脘與下合穴足三裡相配以疏調胃氣止痛,內關、公孫是八脈交會穴相配,能寬胸理氣,開郁止痛,善治胸胃疼痛;梁丘為胃經郄穴可止胃痛。

  2、飲食停滯

  取穴:天樞、足三裡、內關、裡內庭、下脘至臍中、陰陵泉。

  刮拭順序:先刮腹部下脘至臍中、天樞,再刮前臂內關,然後刮下肢陰陵泉,足三裡最後刮裡內庭。

  刮拭方法:瀉法

  方義:天樞為足陽明胃經之穴又為大腸之募,可通調腑氣,使食滯下行;足三裡能健胃消積,推陳導滯;內關寬胸利嗝,降逆止嘔;裡內庭,下脘功專消宿食;陰陵泉可運脾除脹。

  3、肝氣犯胃

  取穴:足三裡、中脘、太沖、期門、內關、膻中

  刮拭順序: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,再刮脅部期門,然後刮前臂內關,再刮下肢足三裡,最後刮足背的太沖穴。

  刮拭方法:瀉法

  方 義 足三裡、中脘疏通胃氣以開清降濁;膻中寬胸利氣;太沖為肝經原穴、期門為肝之募穴、兩穴相配以平抑肝氣之沖逆,降逆和胃;內關寬胸理氣開郁止痛。

  4、胃熱熾盛

  取穴:上脘、梁丘、行間、內庭、合谷、三陰交

  刮拭順序:先刮腹部上脘,再刮手背合谷,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,再刮膝部梁丘,最後刮足背部行間、內庭。

  刮拭方法:瀉法

  方義:上脘穴是任脈和足陽明胃經交會穴,降逆和胃;梁丘為胃經郄穴治胃痛;行間清瀉肝膽濕熱,和胃止痛;胃經荥穴內庭,配合谷清瀉胃熱;三陰交清熱除濕,健脾和中。

  5、瘀阻胃絡

  取穴:中脘、足三裡、內關、膈俞、期門、公孫、三陰交

  刮拭順序:先刮背部膈俞,再刮腹部中脘,脅部期門,然後刮前臂內關,接著刮下肢內側三陰交,公孫,最後刮下肢外側足三裡。

  刮拭方法:瀉法。

  方義:中脘、足三裡疏調胃氣止痛;內關公孫是八脈交會穴相配,能寬胸理氣,開郁止痛;膈俞乃血之

  會穴配期門可舒肝活血;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會穴,可活血通絡。

  6、胃陰虧虛

  取穴:脾俞至胃俞、中脘、章門、內關、足三裡、血海、三陰交

  刮拭順序: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,再刮腹部中脘、脅部章門,然後刮前臂內關,刮下肢血海至三陰交,最後刮足三裡。

  刮拭方法:補法

  方義:脾俞、胃俞、章門、中脘為俞募配穴法加足三裡、內關可健脾和胃以促氣血化生,血海、三陰交補陰以養血使陰液得復,胃得其濡養。

  7、脾胃虛寒

  取穴:脾俞至胃俞,中脘、章門、內關、公孫、關元至氣海。

  刮拭順序: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,再刮腹部中脘、章門、關元至氣海,然後刮前臂內關,最後刮足部公孫。

  刮拭方法:補法。

  方義:脾俞、胃俞與章門中脘相伍可溫中祛寒,健脾補胃;內關、公孫相伍可健脾和胃;取任脈關元、氣海可溫中補虛。

Copyright ©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