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病康復網 >> 胃病百科 >> 胃病用藥 >> 胃病用藥 切忌“同治”

胃病用藥 切忌“同治”

  脹痛不分,一律解痙

  案例一:小張最近幾天總感覺上腹部脹痛不適,飯量也減少了,還有嗳氣反酸,他吃了些解痙止痛的藥,疼痛雖然減輕了,但腹脹卻加重了,不想吃東西,吃了以後腹脹更明顯,於是他便到醫院就診。聽了他的病情介紹後,醫生給他做了胃鏡檢查,發現小張竟然是典型的幽門梗阻。醫生當即告訴他,必須進行必要的處理,治療原發病,消除幽門水腫、充血,注意水、電解質平衡等。

  醫生點評:小張的胃病是以脹為主,服藥應用胃動力藥,促進胃腸蠕動,而他卻服用解痙藥,使整個胃腸道處於弛緩狀態,反而使胃內容物不能進入小腸,加上原有的炎症水腫,引起幽門梗阻,便出現了上述症狀。

  在臨床上,類似小張這樣的情況很多,因為胃病是一種慢性疾病,患者患病的時間比較長,所謂“久病成良醫”,患者一般對常用藥和服藥方法都比較熟悉。但他們往往不注意上腹部脹痛和攣痛的區別。

  一般而言,脹痛多與消化不良有關,屬於胃腸蠕動功能減弱,治療上要以胃動力藥為主。如果這時用解痙止痛藥就會抑制胃腸的蠕動,使脹痛更甚,如有胃炎或潰瘍等疾病的存在,不注意消炎,還容易出現幽門充血水腫,從而有可能導致幽門梗阻的發生。而攣痛多為胃腸蠕動功能過強,也就是胃腸痙攣,這時使用解痙止痛藥會收到較好的療效。

  凡是胃病,統統制酸

  案例二:50多歲的王先生因工作關系,經常外出應酬,陪酒陪得多了,也喝出了胃病。他按照同事們的經驗。經常備一些胃藥在身邊,以防萬一。胃藥大多數是法莫替丁之類的藥,奇怪的是,人家服用效果特好,而他服用時,卻一點也沒用,反而出現腹脹。愛人不放心,讓他去醫院檢查。經胃鏡檢查顯示,王先生患的是胃潰瘍。服用法莫替丁這類制酸藥不合適,服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對他才有效。

  醫生點評:在胃潰瘍的發病機制中,胃酸不占主導地位,而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才是胃潰瘍形成的基礎。在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的基礎上,即使是正常或稍低的胃酸也能損傷胃黏膜而形成潰瘍。

  臨床上常用的胃藥,一般多偏於制酸,因此,我們選用胃藥時,一定要注意看清藥物的組成成分和作用原理,對症選藥,才會收到應有的療效。還有一些人,不看藥物的作用原理,盲目地選用貴重藥,結果收不到預期效果。因此,胃病患者一定要查明病因,再對症用藥。

  止痛片治胃病,“血”的教訓

  案例三:劉大爺今年73歲,從年輕時開始,一有個頭痛腦熱,就自己用止痛片治療。由於效果“顯著”,老人從來不去醫院,有個這痛那痛的都用止痛片治療。不久前的一天,劉大爺因胃痛,又服用了幾片止痛片,奇怪的是,平時立竿見影的藥這次卻失了效,劉大爺的胃痛不但沒有緩解,反而加重了,並開始吐血。家人感到老人的情況不對,趕忙把他送到醫院,消化內科的醫生經過檢查發現,劉大爺患有胃潰瘍,而且胃表面還在不斷出血。

  醫生點評:臨床上常用的止痛藥主要分為兩大類:一類是阿片、嗎啡、度冷丁等具有成瘾性的藥物;另一類是解熱鎮痛抗炎藥物,主要為阿司匹林、撲熱息痛、保泰松、消炎痛、布洛芬等,或為上述幾種藥物的混合物。

  人們常說的“止痛片”多為後者,在臨床上多用於神經性頭痛、肌肉關節酸痛、風濕病等,它作用廣泛,能明顯地緩解疼痛,減輕症狀,為大家所熟悉。但止痛片在胃內可直接損傷胃黏膜,破壞胃黏膜的自然保護屏障,導致急性胃炎或胃出血。當胃黏膜本身就有病變如潰瘍、胃炎時,則更容易加重病情。那麼,胃病患者究竟能否服止痛藥?一般認為在胃病的活動期間應禁止服用。在非活動期間也應盡量少用。

  如果必須用時,也應在進食後服,以減少對胃黏膜的損害。如需長期服用抗風濕藥及激素類藥物,則必須加用抗潰瘍藥物以保護胃黏膜不受損害。

Copyright ©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